查看原文
其他

让“法治化”助推平台治理增加“确定性”丨“平台治理”政邦谈⑤

政邦智库 2023-08-28
编者按: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,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。如何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,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,是需要深入讨论的重要问题。

日前,“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”专题协商会在京召开,提出支持平台经济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,如何完善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,政邦智库与凤凰网政能亮联合推出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”系列解读。



文丨高明勇 政邦智库理事长、凤凰网政能亮总编辑

“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”

日前,“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”专题协商会在京召开。不管是会议主题,还是会议规格,都引起了相关行业与市场主体的高度关注。

毕竟,政策变量对行业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。这种超乎寻常的“关注”或者“热议”是必然的,也是必要的。

一方面,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与支持一以贯之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》提出“壮大实体经济,发展数字经济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:“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。”近年来数字经济迅猛发展,相关数据屡创新高,仅就民众体验而言,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在社会民生领域的作用举足轻重。

客观而言,相对数字经济整个产业,平台经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而平台企业是平台经济的“重要主体”。

在疫情背景下,不少平台企业的贡献有目共睹,特别是在防疫保供方面,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在涉疫情地区,美团、叮咚买菜等线上生活服务企业通过加大备货力度、增加配送运力、延长营业时间和创新社区服务模式等方式,完成了大量生活必需品和保供物资订单。北京市自5月1日开始全市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、转为外卖和自提服务。美团等企业第一时间面向合作餐饮商户发起“到店自提”服务能力发布功能,让消费者提前了解商家营业信息。虽然堂食暂停,但市民依然可以通过平台线上订单、到店自取等多个方式订餐,保证消费“确定性”。外卖等即时配送体系的正常运行,契合了居民的基本民生消费需求,也给暂停堂食的餐饮商户继续运转提供了渠道和支撑。

另一方面,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,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也时而涌现,相关治理力度随之加强。特别是近两年来,系统性地治理了平台企业在前期发展中出现的垄断等历史遗留问题,取得重要成果。

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,其最终走向依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。在市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挑战时,亟需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、提振信心。下一步,需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活力,发挥平台企业拉动经济增长、提振消费和带动就业的作用,统筹考虑平台治理、平台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问题。

进而言之,惟有强化政策的“确定性”,才能更有力地为市场主体“拨开迷雾”,有效缓解其焦灼情绪。

产业发展在变,治理也在变,如国家信息中心于凤霞博士提出的,平台治理已进入“2.0时代”,思维方式和治理模式都需要随之创新升级。“要加强统筹协调,创新监管方式,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,在保障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。”

在此次协商会上,政策“口径”和部分政协委员的“建议”,已经释放一些“利好”:

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,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,要支持平台经济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,研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,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。

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建议,以更大的改革创新魄力,去变革那些阻碍产业数字化进程的体制机制障碍。

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建议,从风险视角来观察,安全、发展都是风险问题。不安全,是风险;不发展、发展慢更是风险……必须树立风险整体观,把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、局部风险和整体风险统筹嵌入到数字经济治理当中。注重规范和监管,既要防范安全风险,也要防范发展受阻的风险,把监管纳入到法治框架之中。

具体而言,以“研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”为例,相信相关治理主体,会考虑如何与平台企业主动充分沟通,既增加决策的透明公开,也会听取各方意见,并保留相应的救济渠道。

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数字经济,这是一个经济问题;从国家安全角度看数字经济,这是一个政治问题;从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建设角度看数字经济,这是一个基于法治规则的治理问题。

这三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博弈关系,或者“平衡术”的问题,更多的是如何将治理手段纳入到法治政府建设的框架,让“法治化”为平台治理保驾护航,通过“法治化”的治理来规范和引导,通过“法治化”释放“定心丸”作用的信号,最终增加“确定性”的市场预期。

毕竟,平台治理的目的,必然是防范安全风险,推动健康发展。

— THE END —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